示蹤氣體測漏儀是工業檢漏領域的核心設備,廣泛用于制冷系統、燃氣管道、壓力容器等場景,其檢測精度直接關系到安全生產與能耗控制。但實際使用中,不少用戶因陷入校準誤區,導致儀器檢測結果偏差,甚至引發安全隱患。以下4個常見校準誤區需重點規避。?
誤區一:忽視校準環境與工況匹配?
部分用戶在實驗室常溫、常壓環境下完成校準后,直接將儀器用于高溫、高濕或高粉塵的現場檢測,導致數據偏差。示蹤氣體(如氦氣、氫氣)的擴散速度受溫度、濕度影響顯著,例如高溫環境會加快氣體擴散,可能讓儀器誤判漏點濃度。正確做法是:校準環境需模擬實際檢測工況,若現場為高溫管道檢漏,校準應在相近溫度區間進行,同時確保校準環境無粉塵、氣流干擾,避免影響傳感器靈敏度。?
誤區二:長期使用單一濃度標準氣?
多數用戶習慣用固定濃度的標準氣(如500ppm氦氣)校準儀器,忽視了不同漏點可能對應不同濃度范圍。若儀器長期僅校準單一濃度,在檢測低濃度(如10ppm)漏點時,可能因傳感器線性度不足導致檢測值偏低;檢測高濃度(如1000ppm)漏點時,又可能出現飽和誤判。正確做法是:根據實際檢漏需求,選用2-3個不同濃度的標準氣(覆蓋常用檢測范圍)進行多點校準,確保儀器在全量程內精度達標。?
誤區三:跳過零點校準或校準不及時?
部分用戶認為“儀器未故障就無需零點校準”,甚至數月不做零點校準。示蹤氣體測漏儀的傳感器易受環境中殘留氣體、電磁干擾影響,零點會逐漸漂移。例如,若檢測環境中存在微量氦氣(如空氣中自然含量約5.2ppm),未及時零點校準會導致儀器將背景氣體誤判為漏點氣體。正確做法是:每次開機檢測前,在無示蹤氣體的潔凈環境中完成零點校準;若連續檢測超過4小時,需中途再次校準零點,確保基準值準確。?
誤區四:忽視校準配件的合規性?
校準過程中,部分用戶使用非原廠的校準接頭、氣管,或選用過期的標準氣。非合規配件可能存在漏氣問題,導致標準氣濃度在傳輸中下降,影響校準精度;過期標準氣的實際濃度可能與標注值偏差超10%,直接導致校準結果失效。正確做法是:使用儀器原廠配套的校準配件,確保氣路密封性;標準氣需在有效期內使用,且儲存環境符合要求(如避免陽光直射、高溫),校準前可通過第三方檢測驗證氣體濃度。?
綜上,示蹤氣體測漏儀的校準需兼顧環境、濃度、時效與配件合規性,避開上述誤區,才能確保儀器持續穩定輸出精準檢測結果,為工業檢漏提供可靠保障。?